2017-07-24君唐资讯

反家暴,德阳签发4张“人身安全保护令”

多部门合力拦阻挥向家人的“拳头”——

“这一年,家庭成员之间动手少了,敢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女性多了!”3月14日,从事多年妇女维权工作的德阳市妇联权益部部长石艳华如是感叹。

去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对家暴范畴、预防、处置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了让“拳头”远离家庭,这一年,德阳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在不断摸索,成立了德阳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和婚姻家庭危机干预中心、旌阳区法院设立少年和家事审判庭、计划成立反家暴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约300件次,其中婚姻家庭类占四成;德阳市人民法院系统已签发4张人身安全保护令;德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指挥中心接到涉及家庭暴力的报警数多起,仅今年1月至今就有67起。

关键词:维权中心和干预中心

让更多人对暴力勇敢说“不”

“与往年相比,去年求助数量有所减少。”石艳华认为,这说明有了法律“撑腰”,德阳的家暴情况确有所减少,家暴受害者的维权意识也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德阳对妇女儿童维权、婚姻家庭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及反家庭暴力工作等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探索一直在进行。

去年3月底,妇联和司法局共同设立德阳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挂牌在君唐律师事务所,下设“12388妇女儿童维权热线”“反家庭暴力工作站”“德阳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6个职能机构。同一时间,德阳市婚姻家庭危机干预中心也在德阳市幸福婚姻研究所成立。“希望从心理干预角度,让更多人有勇气对暴力说不。”石艳华说,两中心组成一个合作平台。

但维权体系完善背后,仍存在受害者羞于启齿等问题。“很多人还是觉得家暴是家务事。”维权中心主办律师李英介绍,去年该中心接到50起家事类咨询,其中家暴及家暴后咨询离婚的案件有15起,但基本不了了之了。

干预中心负责人孙斌也坦言,今后还需加强宣传,让家庭成员掌握避免家庭矛盾的技巧。 

关键词:人身安全保护令

让弱者愿意拿起法律“武器”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暴法的最大亮点。据公开数据统计,德阳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由罗江县法院在去年11月签发,而今年1月至今,旌阳区法院共签发3张人身安全保护令。

但与遭受家暴的人数相比,德阳法院系统发出的4张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不算多。

“保护令必须要本人提出申请,举证难、认定难也是反家暴的一大关卡。”旌阳区人民法院院长杨春林说,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受害者往往缺乏保留证据的意识,因而错失维权机会;另外,虽然《反家庭暴力法》及最高院的批复对人身安全保护令进行了规定,但在实践中仍有很多情况无明确依据可循。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今年1月,旌阳区法院专门成立了德阳首个少年和家事审判庭,目前已收到婚姻家庭类民事案件141件,审结78件。同时,旌阳区法院还拟定了《关于审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操作,其中提到:若存在申请人提供证据不足的情况,应当通知申请人补充证据,也可进行走访调查或举行听证,不得仅凭书面审查即直接裁定驳回申请。 

关键词:反家暴中心

根治家暴还需形成合力

一年运行下来,李英认为,合作是维权中心未来的大方向。“反家暴涉及多部门联动,在调查取证环节,受害者需要公安机关出具验伤介绍信、对施暴者出具告诫书。”杨春林告诉记者,有的基层部门对这些工作还不够了解和支持,即便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也需要街道、居委会等配合执行。“反家暴需要各个部门拧成一股力。”

据透露,旌阳区法院积极推动成立的德阳反家暴中心预计3月底将挂牌。该中心将以法院为平台,整合各部门的反家暴职责,充分保护家暴受害者。

事实上,家庭暴力不是仅靠法律就能解决。孙斌说:“法律可以制止施暴,却无法修复破碎的情感。夫妻两人下来如何相处,也需要婚姻家庭方面的咨询指导。”对此,旌阳区法院打算通过建立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制度,开展对家事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咨询,共同促进家庭矛盾的化解。


来源:四川日报